当面团与钢铁在方寸之间碰撞出文明的火花,一场非遗技艺的破圈实验引发广泛关注。近日,人民日报海外网发布上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北京面人郎”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的深度专访,揭秘其与经典战争网游《
坦克世界
》的跨界艺术合作——游戏中经典战车为原型,创作非遗面塑艺术短片。这部名为《一柔一刚皆极致》创作纪实中,郎佳子彧徒手用面团捏制了《坦克世界》中C系坦克BZ-176,整个车体虽以面团捏制,但观感上,其钢铁战车的锋芒质感分毫未减。短片情节传统工艺与数字美学的创新融合,上线后迅速引发跨圈层讨论,成为传统文化年轻化传播的标杆案例。
权威媒体聚焦:跨界实验背后的文化深意
在人民日报海外网的专访中,郎佳子彧坦言此次创作“是一次向传统致敬的冒险”。作为“面人郎”第三代传人,他突破家族技艺以人物为核心的表现形式,选择将棱角分明的钢铁坦克作为创作对象。“坦克的硬朗线条与面团的柔软特性天然冲突,但正是这种冲突,让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得以凸显。”面对干燥形变的技术难题,他改变传统做法,将面团压制成薄板后精密裁切,通过微型榫卯结构组装履带装置,最终让重工业机械的冷硬质感在指尖面团上重生。
人民日报海外网在报道中特别指出,这场跨界合作打破了“非遗传承=博物馆展陈”的刻板印象。短片中,郎佳子彧手持镊子调整炮管角度的特写镜头,与《坦克世界》精密的三维建模画面交替闪现,形成传统匠造精神与现代数字美学的时空对话。
从祖辈荣光到Z世代屏幕:是非遗传承人也是坦克大咖玩家
郎佳子彧在专访中提及祖父郎绍安1930年的作品《司马光砸缸》,这件历经近百年的面塑珍品,如今通过3D扫描技术建立数字档案,实现“物理存在”与“数字永生”的双重传承。“当年爷爷的作品被收入语文课本,是那个时代的传播方式;而今我们与游戏合作,是用Z世代的语言续写历史。”这种传承意识的迭代,在跨界短片中具象化为特写镜头下的面团坦克——既延续着“面人郎”百年技艺的细腻笔触,又跳动着数字时代的脉搏。《坦克世界》也将这台BZ-176,融入到今年5月的版本活动中,让更多的玩家能够有机会体会到这台C系战神在游戏中的独特魅力
这场始于指尖面团的跨界实验,正在为传统文化传承打开新的想象维度——当海外网友惊叹“中国匠人竟能用食物创造战争艺术”,答案早已写在郎佳子彧的创作哲学中:“面团与钢铁,都是对文明力量的永恒追问。”